雕塑具象的灵魂


打开文本图片集

她的作品被欧洲大型博物馆和教堂收藏,她的雕塑坐落于意大利、卢森堡、梵蒂冈、摩洛哥、法国等地,她是第一个得到“普雷米奥·米开朗基罗”奖的女性艺术家。血液里窜动的文艺复兴和巴洛克风格自然流露在作品中,黑纸板上寥寥数笔而神形便随着白色的线条灵动于画面:雕塑同样凝重浑厚而又充满动势。她就是安娜·高美。

35岁,对未来重新规划,抛开柴米油盐酱醋茶,步入艺术的学堂,怯生生地开始探索;51岁,与死神擦肩而过,坐在轮椅上,命是保住了,魂却丢了;67岁,扔掉画笔的她,成为第一个得到“普雷米奥·米开朗基罗”雕塑大奖的女性艺术家……这一切与她所信仰的爱因斯坦的名言无比暗合:心灵很强大,它可以改变一切东西。

在意大利、卢森堡、梵蒂冈、摩洛哥、法国、中国等地,她以灵巧的纤手雕刻的艺术作品举世瞩目。她的雕塑作品成为欧洲大型博物馆和教堂争相收藏的对象。她会说法语、意大利语、德语和英语。她,拥有一个很艺术的名字——安娜·高美。

安娜·高美出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捷克克鲁姆洛夫,少年时代在奥地利的萨尔斯堡和维也纳度过。而不论是布拉格,还是维也纳,都为她日后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料。此后,在巴黎塞纳河边进修绘画的那段时间,她疯狂地迷恋上艾伦斯特、雷内·玛格丽特和萨尔瓦多·达利等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他们都像初恋般开启了安娜·高美幻想写实主义色彩的大门。

安娜·高美的艺术创作生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用安娜·高美的话说:“人生总是不可预知的,而且通常非常的残酷。”由于一场意外的事故,使得她曾经连续6年不能进行绘画等艺术创作。然而,艺术却像植根于安娜·高美生命的血液无法割断,不愿终日无所事事的她决心寻找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在这样的情况下,坚强的她决定尝试雕塑,在艺术之都意大利,她不仅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更找到了灵魂呼唤。

幸运的是,天赋注定会造就这样一位伟大的大师,安娜·高美并没有在从二维平面的绘画创作转向三维空间的雕塑创作道路上遭遇太多的挫折,相反,她的勤奋使得她成为了一位具有浓郁超现实主义色彩的雕塑艺术家。但是仅有勤奋是不够的,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安娜·高美逐步找到了她的创作源泉——宗教信仰。在她看来,生命是一个大圈,美总会用一种神秘的方式来重现。不管是古希腊或者是罗马的艺术神话,抑或是所谓的巴洛克艺术,都给予她创作上的动力。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安娜的艺术作品总是会给予公众一种强烈的宗教气息。她利用自己的作品给公众传递一种走向真善美、走向信仰的精神。

“我的手和我的心是一体的,当你看到我亲手塑造的各种形态不拘、传递生命本能的雕像时,你也一定剥开了我的躯体,看到我舞动的心灵。”安娜·高美说道。

如果你能看到安娜·高美的作品,你一定理解她是怎样一个女人。精致、细腻、质朴中带有叛逆,这即是雕塑作品和它的创作者的浑然相融。强有力的宗教色彩说明作品本身不仅严谨深刻,更显示出这位艺术家虔诚的心扉和传统的欧洲气质。

在她的雕塑作品中,人们会看到除了有着浓厚的超现实魔幻主义外,更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人性思考。“心灵是很强大的,它可以改变一切东西。”正是哲学家爱因斯坦的一句话让她相信心灵的力量。她的作品主题大多围绕着欧洲神话、音乐艺术和宗教传说展开,她将自己对宗教的理解和对艺术的挚爱等思想,巧妙地融入到作品中,赋予作品鲜活的生命力,并为她们披上了一件件哲学的外衣。

2010年末,她完成了一座纪念碑式的白色大理石雕塑——《心灵的外衣》,灵感来源于莫扎特《唐·璜》中的“石客”(stone guest)。用来雕刻的大理石源自于著名的“米开朗基罗洞穴”,也就是米开朗基罗挑选用于“大卫”和其他著作的大理石的洞穴。凭借这件巨大的作品,安娜被授予“普雷米奥·米开朗基罗”奖这项令雕刻家梦寐以求的荣誉。

在这件5米高的巨大雕像面前,所有观赏者都将被它类似于一件外衣的造型所折服。“外衣”是打开的,当你步入其中,将自己包裹在“心灵的外衣”里面,你会强烈感受到安娜当初设计时想要强调的真谛,“这件斗篷对我而言就象征着那些可以使我们在这个地球上歷尽沧桑得以幸存的东西,就像陪伴我度过在萨尔斯堡的童年时代的霍夫曼斯塔尔话剧《Jedermann》《每一个人》中所说,我们在人生中将始终有我们的信仰、我们的善行、我们给予他人的关爱和支持陪伴左右。这件斗篷的中空部分是由我们的灵魂、我们的良知和我们的创造力所填满的,而这些正是能使我们获得永生的因素。在它面前,我意识到自己其实只是生命海洋中的一滴小水滴。我们需要更多的力量去汇集成小溪。”

推荐访问:具象 雕塑 灵魂